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小儿科 >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> 消化不良
编号:13644676
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意义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5年4月16日 《医学信息》 201515
     摘要:目的 观察和分析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~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,随机分成两组,每组各32例,其中治疗组根据患者中医证型的不同,分别施以毫针泻法或补法;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沙必利治疗。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、发作频率评分等。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.75%(30/32),对照组为90.63%(29/32),经χ2检验,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(P<0.05)。结论 通过采用针灸和口服西沙必利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,针灸治疗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西药治疗。

    关键词:针灸;功能性消化不良;中医

    消化不良(dyspepsia)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、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。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(organic dyspepsia,OD)和功能性消化不良(functional dyspepsia,FD)。其中FD患者的症状源于上腹部,血生化和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,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。FD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主要的医疗保健问题[1]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~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,随机分成两组,每组各32例,治疗组中男15例,女17例;年龄23~56岁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480 字符